去年有一个节目很火,叫《吐槽大会》,节目里请了一些有黑点的艺人,由几位嘉宾轮流对其进行吐槽,笑点密集,有点暗黑,节目里有一个高个子,小眼睛,粉头发的男生格外引人注意,几期看下来数他吐槽吐得最流畅。有人对他的发言进行了统计,说是平均每20秒就有一个段子。后来知道这人叫李诞,上海笑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也是吐槽大会这档节目的制作人,很多嘉宾的稿子都出自他手。
李诞早在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在微博上写段子。他读过很多佛教类的书,然后大开脑洞写了一个小和尚扯经的故事,你可能没听过他的化名“自扯自蛋”,但你很可能读过某少林寺小和尚澈丹和他师傅的经典对话。里面荒诞不经的黑色幽默里透着些看透世间疾苦的悲凉,有一些可爱,也有一些真实。后来扯经的故事集结成册被收录在他的书《笑场》里。
我抱着读段子的心态看了这本书,感觉有一点丧,逗比的底色一点都不喜剧。
马东评价李诞,说他有着脱口秀演员在舞台下的所有东西,包括悲凉的底色。为什么搞喜剧的人生活中似乎都不太开心,比如卓别林,周星驰,甚至沈腾和段子手李诞?我想可能是因为喜剧往往需要一颗非常敏感的心,能够感知生活中细微的快乐。可是人不能选择性感知,因而有多少快乐,往往就有多少痛苦。而喜剧工作者最大的悲哀之处就在于他们只能传遍快乐,痛苦却无法传递和疏解,于是郁积在心中,成了无法摆脱的宿命。
可是我很快又推翻了这种想法,好像不搞喜剧的人就有多快乐似的。
前几天重看十三邀,许知远对话李诞那一期,完整版三个多小时,看的让人分外感慨。
许知远是精英型知识分子,李诞是草根型网红,俩人擅长的交流方式差异巨大,一个寻求智性对谈,严肃深刻,对大众娱乐充满了不理解,一个以吐槽为快乐,没心没肺,认为浅薄是自己的名片,谈话一度进行不下去。按正常思维来推测,苦大仇深的许知远应该是活得很累的那一个,但有趣的是两人对人生的看法几乎调了个。
许知远更轻松,更自我,他坚定的活在他的世界观中,认为有很多东西是可以坚守和捍卫的,他还在寻求改变,并且对未来充满乐观。而李诞却是那个真正悲观的虚无主义者,他认为每个时代都一样,都得死。长夜当哭,太阳照样升起,人既然改变不了时代,不如拥抱他。偶尔也会自责,觉得自己少了一些责任感,但只要睡一觉就没事了。李诞的微博里有一条留言被置顶,写的是,朋友们,人间不值得。
整个访谈里,李诞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无所谓。节目失败了无所谓,别人不喜欢无所谓,书卖不出去无所谓,回老家过普通日子无所谓。怎么过不是过呀,每天喝点小酒磕着花生米看起来也不错。在他看来活着是为了别人活,为了大多数人的快乐而活,如果让他活成自己,那可能就没有这个人了。
许知远很着急,他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一个年轻人竟然如此迅速就被社会同化了,李诞一直用他的戏谑回避走心的问题,但他讲了一个故事。
李诞还没毕业那会儿去南方报业实习,临近春节,他在火车站排了很久的队买回家的火车票。回来后在电梯里听到同事的对话,对方和另一个人说不用费劲排队买票,去找跑春运的记者就行。李诞就在那个时候对当记者失去了热情。用他的话说,太扯了。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就是这样,较劲没有意义,那就这样吧。
谁年轻的时候还不是个左派。
我的高中就有一段很著名的宣言,直到现在这段话也振聋发聩,只是大家都放在心里,不再提了:
我是不会选择做一个普通人的,我有权成为一个不寻常的人。
我寻找机会,但我不寻求安稳,我不希望在国家的照顾下成为一名有保障的国民,那将被人瞧不起而使我感到痛苦不堪。
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我要梦想,我要创造,我要失败,我也要成功。
这漫长的一生曾经有多少东西像月亮一样,是照进生命的梦想,尔后却逐渐成为暗淡无光的人生路上寂寂无声的风。
《史记》里写一个人总是爱说“初,某某少年时”,想来是因为一个人在年少时候的言行与志向,已经为他一生的命运埋下伏笔。然而有时人生中的那些转折,却往往有更不动声色的力量,甚至有时我们还来不及察觉,故事已然发生。
永远年轻,永远愤怒,心之所向,无问西东,需要多么强大的力量和傲气才能拥有许知远式的对抗。
但所幸的是,即使是选择做一个平庸的人,随了这个世界的大流,人生中也还有很多快乐的事和重要的人。人间不值得,但人间有美,从已经发生的或者仍然在期待的美中等待,也是坚持下去的理由。
不高大上的星辰大海也是星辰大海。
{{el.itemTitle}}
{{el.itemStyleClassTitle}}
{{el.itemStyleClassTitle}} {{el.itemStyleClass2Titles}}
去年有一个节目很火,叫《吐槽大会》,节目里请了一些有黑点的艺人,由几位嘉宾轮流对其进行吐槽,笑点密集,有点暗黑,节目里有一个高个子,小眼睛,粉头发的男生格外引人注意,几期看下来数他吐槽吐得最流畅。有人对他的发言进行了统计,说是平均每20秒就有一个段子。后来知道这人叫李诞,上海笑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也是吐槽大会这档节目的制作人,很多嘉宾的稿子都出自他手。
李诞早在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在微博上写段子。他读过很多佛教类的书,然后大开脑洞写了一个小和尚扯经的故事,你可能没听过他的化名“自扯自蛋”,但你很可能读过某少林寺小和尚澈丹和他师傅的经典对话。里面荒诞不经的黑色幽默里透着些看透世间疾苦的悲凉,有一些可爱,也有一些真实。后来扯经的故事集结成册被收录在他的书《笑场》里。
我抱着读段子的心态看了这本书,感觉有一点丧,逗比的底色一点都不喜剧。
马东评价李诞,说他有着脱口秀演员在舞台下的所有东西,包括悲凉的底色。为什么搞喜剧的人生活中似乎都不太开心,比如卓别林,周星驰,甚至沈腾和段子手李诞?我想可能是因为喜剧往往需要一颗非常敏感的心,能够感知生活中细微的快乐。可是人不能选择性感知,因而有多少快乐,往往就有多少痛苦。而喜剧工作者最大的悲哀之处就在于他们只能传遍快乐,痛苦却无法传递和疏解,于是郁积在心中,成了无法摆脱的宿命。
可是我很快又推翻了这种想法,好像不搞喜剧的人就有多快乐似的。
前几天重看十三邀,许知远对话李诞那一期,完整版三个多小时,看的让人分外感慨。
许知远是精英型知识分子,李诞是草根型网红,俩人擅长的交流方式差异巨大,一个寻求智性对谈,严肃深刻,对大众娱乐充满了不理解,一个以吐槽为快乐,没心没肺,认为浅薄是自己的名片,谈话一度进行不下去。按正常思维来推测,苦大仇深的许知远应该是活得很累的那一个,但有趣的是两人对人生的看法几乎调了个。
许知远更轻松,更自我,他坚定的活在他的世界观中,认为有很多东西是可以坚守和捍卫的,他还在寻求改变,并且对未来充满乐观。而李诞却是那个真正悲观的虚无主义者,他认为每个时代都一样,都得死。长夜当哭,太阳照样升起,人既然改变不了时代,不如拥抱他。偶尔也会自责,觉得自己少了一些责任感,但只要睡一觉就没事了。李诞的微博里有一条留言被置顶,写的是,朋友们,人间不值得。
整个访谈里,李诞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无所谓。节目失败了无所谓,别人不喜欢无所谓,书卖不出去无所谓,回老家过普通日子无所谓。怎么过不是过呀,每天喝点小酒磕着花生米看起来也不错。在他看来活着是为了别人活,为了大多数人的快乐而活,如果让他活成自己,那可能就没有这个人了。
许知远很着急,他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一个年轻人竟然如此迅速就被社会同化了,李诞一直用他的戏谑回避走心的问题,但他讲了一个故事。
李诞还没毕业那会儿去南方报业实习,临近春节,他在火车站排了很久的队买回家的火车票。回来后在电梯里听到同事的对话,对方和另一个人说不用费劲排队买票,去找跑春运的记者就行。李诞就在那个时候对当记者失去了热情。用他的话说,太扯了。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就是这样,较劲没有意义,那就这样吧。
谁年轻的时候还不是个左派。
我的高中就有一段很著名的宣言,直到现在这段话也振聋发聩,只是大家都放在心里,不再提了:
我是不会选择做一个普通人的,我有权成为一个不寻常的人。
我寻找机会,但我不寻求安稳,我不希望在国家的照顾下成为一名有保障的国民,那将被人瞧不起而使我感到痛苦不堪。
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我要梦想,我要创造,我要失败,我也要成功。
这漫长的一生曾经有多少东西像月亮一样,是照进生命的梦想,尔后却逐渐成为暗淡无光的人生路上寂寂无声的风。
《史记》里写一个人总是爱说“初,某某少年时”,想来是因为一个人在年少时候的言行与志向,已经为他一生的命运埋下伏笔。然而有时人生中的那些转折,却往往有更不动声色的力量,甚至有时我们还来不及察觉,故事已然发生。
永远年轻,永远愤怒,心之所向,无问西东,需要多么强大的力量和傲气才能拥有许知远式的对抗。
但所幸的是,即使是选择做一个平庸的人,随了这个世界的大流,人生中也还有很多快乐的事和重要的人。人间不值得,但人间有美,从已经发生的或者仍然在期待的美中等待,也是坚持下去的理由。
不高大上的星辰大海也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