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以北,长白山以东,老岭山脉跟鸭绿江合谋,在人间勾勒了一个世俗又逍遥的小城——集安。
这是个诸事皆宜的地方,宜登山临水,宜怀古思今,宜祭五脏庙,最宜品人间世。
本期大美中国,让我们走进消失的王朝——高句丽的古都,一起品味藏在东北边陲深林故国里的烟火人间。
作者:姜石年
老岭向北,鸭绿江向南。中间是素有小江南之称的集安。
无论公路还是铁路,想要到集安,必须经过那曲曲环环的水,和重重叠叠的山。
鸭绿江是中朝的界河,集安境内的水,都是它的支脉。纵有万千山石的阻隔,这些水却只管从石头缝里,从泥土之间流出来,沿着山间蜿蜒而下,汇聚成淙淙的溪流,汇聚成莽莽的大江。
春天的江水是浅浅的碧色,镜面一般映着两岸青山。江里是水鸟的天下,江边是摄影师们的地盘。长枪短炮架起来,镜头能够捕捉到一只披披着粉彩的中华秋沙鸭从漫天云霞中落下,踩碎水里的霞光。
每到冬天,江上结成冰,冰上就是孩子们的天堂。人们在山坡上淋水,冻成冰坡,孩子们用爬犁、用轮胎,用鞋子和裤子从冰坡上滑下,一路滑过宽阔的江面,留下一串欢快的笑声。大人们也能在冰上找到自己的乐子,寻一处安静的地方,在冰上凿出个洞,垂下鱼饵,就可以静等鱼儿上钩。
如果说,千变万化的水,是集安温婉的灵魂,那山就是小城的脊梁。全中国的游客,只有到了冬天才能想起千里冰封的东北来。集安最美的山却在秋天。
每至深秋时节,橙黄橘绿的颜料尽数泼进山里,层层叠叠,浓墨重彩。灿红的,金黄的,苍绿的色彩,在同一道山弯里铺了一层又一层。踏着厚厚的落叶踩下去,能听见碎叶窸窸窣窣,如大山的低语。
若肯慢慢走下去,还可以偶遇山里的原住民——野鸡、野兔、松鼠和狍子会从林中簌簌地穿过,啄木鸟捉虫的嘟嘟声响在近前,却看不到影子。别的鸟儿间或发出一声啼唱,有的在高耸的树上蹦跶,有的倏尔掠过,倏尔飞远。
从山脚下,寻一处最高的山峰爬上去,极目远眺,满眼都是一座山脊挨着另一座山脊,一个山尖连着另一个山尖,再好的视力也看不到山的尽头。爬到这里,方知山外有山,不是句空话。
集安的山,没有众多名胜古迹,集安的水,也没见许多亭台楼阁,然而唯独如此,才令这里保存了塞北山水真真切切的野趣,教人不虚此行。
集安城里,能看被栅栏围起的石头墙。这些石头守着这座城,已超过1500年。在集安,这些石头上刻着的,土里埋着的,正是高句丽王朝的背影。
高句丽王朝存续于中原汉唐之间,历经705年。公元3年,高句丽琉璃明王迁都至集安(古称国内城),并在山上筑起防守坚固的尉那岩城(又称丸都城)作为卫城。小小的弹丸之城,此后历经无数硝烟战火。
公元28年,汉辽东军伐高句丽,直逼都城,高句丽王族退守丸都,使辽东军退兵。公园244年,曹魏遣幽州刺史征讨高丽,幽州军队“束马悬车,以登丸都”。公元342年,高句丽故国原王重修丸都城,不久,燕王慕容皇光率军攻陷高句丽,焚毁丸都城宫殿而去。后来,隋炀帝倾全国之力三征高句丽,直至唐太宗御驾亲征,终使高句丽王朝覆灭于盛唐气象,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仓促的背影。
千年后,金戈铁马都归于尘土,战火硝烟不再往复。高句丽人的墓地前,松柏青了又青,基石上的苔藓也绿了千遍。爱好乐舞,爱听玄琴,也爱春日会猎的高句丽诸王,早已融入集安城的土里,化在丸都的风里。只有城墙古墓石碑,记录着他们的故事。
在这些古墓中,最煊赫的,便是有着“东方金字塔”之称的将军坟。那是高句丽第二十代王长寿王的陵墓。1100块重达数吨的花岗石条磊成王者威严,22层古墓顶端留下墓洞,仿佛古墓张开眼睛,回忆起曾经的战火和辉煌。
在这些古墓里,还留下了朱砂石绿的彩色壁画,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格局,莲花白鹿伏羲女娲等丰富的题材,透过壁画那流畅的线条和娴熟的画技,依稀可见王朝的繁华。
和古墓一起历经风霜的,还有一块写满汉字的“好太王碑”。那是高句丽第十九代王的记功碑,迄今1500多年,四面环刻1775个汉字,记述了永乐好太王一生东征西讨的功勋战绩,和高句丽起源的神话传说。
入夜,黛色的鸭绿江畔,仍有穿着高丽服装的女孩舞步轻旋,惊起觅食的鸟雀。仿佛高句丽第二代王琉璃王心爱的雉姬离去,琉璃王追寻她路上遇见的那群黄鸟。若琉璃王仍在,不知是否吟诵——
翩翩黄鸟,雌雄相依,念我之独,谁其与归。
在集安,和历史一样源远流长的,还有一众独特的美食。倘若不带上一个包容四海的胃,集安的旅途至少失去了一半乐趣。
有朋自远方来,集安人推荐的第一餐往往是烤肉。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烤肉,然而这里的烤肉一定不会让你失望。集安烤肉的吃法十分独特,支一口圆形的炭火炉子,上面放一片铁丝网,将切好腌制好的猪、牛、羊肉,鱼虾等各类食物放置在火炉上,不时翻动。炭火的炙烤下,肉里的油脂融化,滴在炭火上,唤起一阵明火烧过,食材在火中滋滋作响,香气也跟着扑鼻而来。原始的肉香味和劲道的口感,引人大快朵颐。
除了烤肉之外,集安还有一道听起来不像美食的美食——高丽火盆。它的做法是将各种食材放在平底的铁盘之上,再将铁盘放在火盆中。海鲜、肉类、米肠和酸菜放在一起炒制,大雪天里热气蒸腾,香气四溢。
大山还给集安游客准备了香甜的白桃、“幺二三果”、蓝莓,各种野菜和蘑菇,肥美的林蛙和滋补的人参。当地还有众多朝鲜族特色美食,打糕粘糯香甜,辣白菜爽脆可口,榆树皮冷面也独具风味。倘若不来这遥远的边城,不来这苍莽的山里,世上总是缺了一些滋味。
集安可以玩一天,可以玩一年,也可以玩一辈子。
一天,你可以看这里的名胜古迹;一年,你可以看山中四季,品风味美食;一辈子,你可以体会这里的风土人情,这里的民俗风尚。
集安是个十分世俗的城市。没有特别突出的宗教信仰,没有西方小镇上古老的教堂,也没有南国山城里的佛号经轮。但这世俗里的烟火气,却值得深深体会。
白天的集安城,街道上往往见不到环卫工,却也见不到果皮纸屑。绕城的小溪清澈见底,有人在这里取水洗手,整条小溪里不见一片落叶、一处垃圾。
如果你更愿意漫无目的地走一走,通过车水马龙的街道,你会发现,当行人踏上人行横道,两边的车子会自动停下,礼让行人。车里的人和路上的人相互致意,以一个会心的微笑。你仔细观察行人,还会发现这小小的城里,满街都是熟人的寒暄:上哪儿去?吃了没?有空来玩儿!
如果你进了一家餐馆,想要点些菜,老板会扯着曲么菜味儿的东北话,告诉你哪个菜好吃,哪种鱼新鲜,会劝你,“少来点儿,不够再点。”土特产店也会拿出最新鲜的人参和鹿茸招待客人,还顺便教你数人参的年头,教你红参和鲜参的差别,教你什么样的适合泡酒,什么样的适合炖鸡。南方药店里七八块钱一克的人参,这里大多轮斤卖,实惠得要命。
如果你住下来,你会爱上这里的生活节奏。早上,鸭绿江还没睡醒,江上的雾气还没散去,晨练的人已经开始“武动乾坤”。吃完早餐,年轻人准备上班,老人和孩子则趁着阳光大好,去江边和公园里晒太阳唠家常。街边的店铺,下午五六点钟就纷纷关门打烊,竟似连赚钱都不值得挂怀。这份干净,这份谦和,这份深入骨髓的逍遥自在,正是集安的烟火气。
人们常常向往一切都完美天堂,可天堂太远,人迹难至,着实不如集安的烟火人间。
2天探访高句丽古都集安 品味鸭绿江畔的烟火人间
目前,山城东墙,北墙西段,西墙北段保存较好, 南墙西部见有一处城门址, 西城墙上未发现门址。丸都城内有泉水两处, 一在城西北角, 一在城东山脚下。在南城门汇于一处, 注入通沟河。
{{el.itemTitle}}
{{el.itemStyleClassTitle}}
{{el.itemStyleClassTitle}} {{el.itemStyleClass2Titles}}
山海关以北,长白山以东,老岭山脉跟鸭绿江合谋,在人间勾勒了一个世俗又逍遥的小城——集安。
这是个诸事皆宜的地方,宜登山临水,宜怀古思今,宜祭五脏庙,最宜品人间世。
本期大美中国,让我们走进消失的王朝——高句丽的古都,一起品味藏在东北边陲深林故国里的烟火人间。
作者:姜石年
江南的水和北国的山
老岭向北,鸭绿江向南。中间是素有小江南之称的集安。
无论公路还是铁路,想要到集安,必须经过那曲曲环环的水,和重重叠叠的山。
鸭绿江是中朝的界河,集安境内的水,都是它的支脉。纵有万千山石的阻隔,这些水却只管从石头缝里,从泥土之间流出来,沿着山间蜿蜒而下,汇聚成淙淙的溪流,汇聚成莽莽的大江。
春天的江水是浅浅的碧色,镜面一般映着两岸青山。江里是水鸟的天下,江边是摄影师们的地盘。长枪短炮架起来,镜头能够捕捉到一只披披着粉彩的中华秋沙鸭从漫天云霞中落下,踩碎水里的霞光。
每到冬天,江上结成冰,冰上就是孩子们的天堂。人们在山坡上淋水,冻成冰坡,孩子们用爬犁、用轮胎,用鞋子和裤子从冰坡上滑下,一路滑过宽阔的江面,留下一串欢快的笑声。大人们也能在冰上找到自己的乐子,寻一处安静的地方,在冰上凿出个洞,垂下鱼饵,就可以静等鱼儿上钩。
如果说,千变万化的水,是集安温婉的灵魂,那山就是小城的脊梁。全中国的游客,只有到了冬天才能想起千里冰封的东北来。集安最美的山却在秋天。
每至深秋时节,橙黄橘绿的颜料尽数泼进山里,层层叠叠,浓墨重彩。灿红的,金黄的,苍绿的色彩,在同一道山弯里铺了一层又一层。踏着厚厚的落叶踩下去,能听见碎叶窸窸窣窣,如大山的低语。
若肯慢慢走下去,还可以偶遇山里的原住民——野鸡、野兔、松鼠和狍子会从林中簌簌地穿过,啄木鸟捉虫的嘟嘟声响在近前,却看不到影子。别的鸟儿间或发出一声啼唱,有的在高耸的树上蹦跶,有的倏尔掠过,倏尔飞远。
从山脚下,寻一处最高的山峰爬上去,极目远眺,满眼都是一座山脊挨着另一座山脊,一个山尖连着另一个山尖,再好的视力也看不到山的尽头。爬到这里,方知山外有山,不是句空话。
集安的山,没有众多名胜古迹,集安的水,也没见许多亭台楼阁,然而唯独如此,才令这里保存了塞北山水真真切切的野趣,教人不虚此行。
高句丽王朝的背影
集安城里,能看被栅栏围起的石头墙。这些石头守着这座城,已超过1500年。在集安,这些石头上刻着的,土里埋着的,正是高句丽王朝的背影。
高句丽王朝存续于中原汉唐之间,历经705年。公元3年,高句丽琉璃明王迁都至集安(古称国内城),并在山上筑起防守坚固的尉那岩城(又称丸都城)作为卫城。小小的弹丸之城,此后历经无数硝烟战火。
公元28年,汉辽东军伐高句丽,直逼都城,高句丽王族退守丸都,使辽东军退兵。公园244年,曹魏遣幽州刺史征讨高丽,幽州军队“束马悬车,以登丸都”。公元342年,高句丽故国原王重修丸都城,不久,燕王慕容皇光率军攻陷高句丽,焚毁丸都城宫殿而去。后来,隋炀帝倾全国之力三征高句丽,直至唐太宗御驾亲征,终使高句丽王朝覆灭于盛唐气象,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仓促的背影。
千年后,金戈铁马都归于尘土,战火硝烟不再往复。高句丽人的墓地前,松柏青了又青,基石上的苔藓也绿了千遍。爱好乐舞,爱听玄琴,也爱春日会猎的高句丽诸王,早已融入集安城的土里,化在丸都的风里。只有城墙古墓石碑,记录着他们的故事。
在这些古墓中,最煊赫的,便是有着“东方金字塔”之称的将军坟。那是高句丽第二十代王长寿王的陵墓。1100块重达数吨的花岗石条磊成王者威严,22层古墓顶端留下墓洞,仿佛古墓张开眼睛,回忆起曾经的战火和辉煌。
在这些古墓里,还留下了朱砂石绿的彩色壁画,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格局,莲花白鹿伏羲女娲等丰富的题材,透过壁画那流畅的线条和娴熟的画技,依稀可见王朝的繁华。
和古墓一起历经风霜的,还有一块写满汉字的“好太王碑”。那是高句丽第十九代王的记功碑,迄今1500多年,四面环刻1775个汉字,记述了永乐好太王一生东征西讨的功勋战绩,和高句丽起源的神话传说。
入夜,黛色的鸭绿江畔,仍有穿着高丽服装的女孩舞步轻旋,惊起觅食的鸟雀。仿佛高句丽第二代王琉璃王心爱的雉姬离去,琉璃王追寻她路上遇见的那群黄鸟。若琉璃王仍在,不知是否吟诵——
翩翩黄鸟,雌雄相依,念我之独,谁其与归。
边城的味道,大山的味道
在集安,和历史一样源远流长的,还有一众独特的美食。倘若不带上一个包容四海的胃,集安的旅途至少失去了一半乐趣。
有朋自远方来,集安人推荐的第一餐往往是烤肉。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烤肉,然而这里的烤肉一定不会让你失望。集安烤肉的吃法十分独特,支一口圆形的炭火炉子,上面放一片铁丝网,将切好腌制好的猪、牛、羊肉,鱼虾等各类食物放置在火炉上,不时翻动。炭火的炙烤下,肉里的油脂融化,滴在炭火上,唤起一阵明火烧过,食材在火中滋滋作响,香气也跟着扑鼻而来。原始的肉香味和劲道的口感,引人大快朵颐。
除了烤肉之外,集安还有一道听起来不像美食的美食——高丽火盆。它的做法是将各种食材放在平底的铁盘之上,再将铁盘放在火盆中。海鲜、肉类、米肠和酸菜放在一起炒制,大雪天里热气蒸腾,香气四溢。
大山还给集安游客准备了香甜的白桃、“幺二三果”、蓝莓,各种野菜和蘑菇,肥美的林蛙和滋补的人参。当地还有众多朝鲜族特色美食,打糕粘糯香甜,辣白菜爽脆可口,榆树皮冷面也独具风味。倘若不来这遥远的边城,不来这苍莽的山里,世上总是缺了一些滋味。
世俗的人间烟火气
集安可以玩一天,可以玩一年,也可以玩一辈子。
一天,你可以看这里的名胜古迹;一年,你可以看山中四季,品风味美食;一辈子,你可以体会这里的风土人情,这里的民俗风尚。
集安是个十分世俗的城市。没有特别突出的宗教信仰,没有西方小镇上古老的教堂,也没有南国山城里的佛号经轮。但这世俗里的烟火气,却值得深深体会。
白天的集安城,街道上往往见不到环卫工,却也见不到果皮纸屑。绕城的小溪清澈见底,有人在这里取水洗手,整条小溪里不见一片落叶、一处垃圾。
如果你更愿意漫无目的地走一走,通过车水马龙的街道,你会发现,当行人踏上人行横道,两边的车子会自动停下,礼让行人。车里的人和路上的人相互致意,以一个会心的微笑。你仔细观察行人,还会发现这小小的城里,满街都是熟人的寒暄:上哪儿去?吃了没?有空来玩儿!
如果你进了一家餐馆,想要点些菜,老板会扯着曲么菜味儿的东北话,告诉你哪个菜好吃,哪种鱼新鲜,会劝你,“少来点儿,不够再点。”土特产店也会拿出最新鲜的人参和鹿茸招待客人,还顺便教你数人参的年头,教你红参和鲜参的差别,教你什么样的适合泡酒,什么样的适合炖鸡。南方药店里七八块钱一克的人参,这里大多轮斤卖,实惠得要命。
如果你住下来,你会爱上这里的生活节奏。早上,鸭绿江还没睡醒,江上的雾气还没散去,晨练的人已经开始“武动乾坤”。吃完早餐,年轻人准备上班,老人和孩子则趁着阳光大好,去江边和公园里晒太阳唠家常。街边的店铺,下午五六点钟就纷纷关门打烊,竟似连赚钱都不值得挂怀。这份干净,这份谦和,这份深入骨髓的逍遥自在,正是集安的烟火气。
人们常常向往一切都完美天堂,可天堂太远,人迹难至,着实不如集安的烟火人间。
2天探访高句丽古都集安 品味鸭绿江畔的烟火人间
目前,山城东墙,北墙西段,西墙北段保存较好, 南墙西部见有一处城门址, 西城墙上未发现门址。丸都城内有泉水两处, 一在城西北角, 一在城东山脚下。在南城门汇于一处, 注入通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