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1-06-09 23:50
11 楼
-
小草
2021-06-21 07:52回复 查看全文
清晨,与冈仁波齐隔道相望的纳木那尼那金色夺目,巴嘎镇的街道上,一个转身,两座雪山就在视线里,这个早晨,零度以下的高原气温中我们的心是激动滚烫的。出发,在219国道的观景台,我们又一次与两座雪山挥手,感恩遇见,一生难忘!
旷野无际,继续西行。目及,雪山林立,荒原上野驴成群,天天见的野驴已不稀奇,队友们瞪大眼睛寻找其它的野生动物,又是新的一天满心欢喜的期待旅行。
今天送给大家一个意外惊喜~“穹窿银城”,219国道嘎尔县门土乡南拐进入四十多公里可达,需要边防证件方可进入!这绝对是超级小众没有多少人知晓的地方。它的历史,比阿里的古格王朝还要提前1000多年。如果不是队友的建议,我是不知的,行程的深度品质保证,机动性的自由度,这是我们独有的优势。
话题回归,导航至穹窿银城终点,竟然竟然看不到任何古城模样,除了看起来像烽火台一样的建筑,实在是难寻古迹。下面便为象泉 河,对岸是一片雅丹特点的土林地貌。古城在哪?队友不得其解,位置错了?路边标志分明指向这里。
搜索,发现对岸土林有一白色藏族白色建筑,远看很小,再细看,有护栏,难道那里就是遗址?前往,入里,大惊,古城隐藏其中。拾级而上,只见一个个洞窟依山布局,进入看,均有人类居住痕迹,洞或大或小,很多洞内因为长期烟火,黑色的焦油结了厚厚一层。穿行在古城中,就是进入了洞洞的世界,“跃层洞”“套间洞”“一单挑洞”等等,我们幽默的给命名了呢!
1500年前,人类把居住建在这样土质高地,如果按照现代生活方式,理念绝对不可能的设计策划。科普:穹隆银城,又作琼隆银城,是西藏古象雄王国的都城,传说中的象雄都城,位于海拔4400米的卡尔东山顶,面积10余万平方米。藏语为“琼隆威卡尔”。“琼”是大鹏鸟之意 ,“隆”即“地方”,“琼隆”也就是大鹏鸟居住的地方。“威”本意是银子,这里引申为银色,“卡尔”是城堡之意。简而言之,琼隆威卡尔即“大鹏银城”。古象雄文明是西藏文明真正的根。
充满神秘色彩的象雄古国,也许很多人并不了解,甚至会感到陌生。古丝绸之路上的风沙穿越千年,将这段公元7世纪之前的历史尘封于雪域高原之上。很多人知道札达的古格王朝,却不知比它还早1000年的穹隆银城。我们,也算是来访的屈指可数的游人了吧!
接下来我们走了一条地图导航找不到的公路,也是被我们戏称为涉足“无人区”。难见一车一人,数不清的拐,说不尽的沟,望不到头的荒野,一座又一座雪山在眼前掠过。在札达边防检查站,热心的警察为我们办理通行审核,我们突然有回归人间之感!
稍等,我们还要再次穿越回到古格王朝。穹隆银城游览前后网上搜索,说这穹隆和古格比就是“博士导”等等,言外之意古格王朝相比“弱爆”,我登上古格王朝最高处,至少我可以说,这里的宫殿群,庙宇群,高层居住区,防御区,普通人居住区等建筑规模和体量远远大于穹隆银城,至于两者文化历史的厚重相比,我不是专家没有那水平评论。但从这庞大的残垣断壁中,我仍然能够感受到曾经那个王朝的辉煌和繁荣。
再科普:吐蕃王朝是整个西藏民族最辉煌的时期,7-9世纪它统治着整个青藏高原以及西域和中亚的部分地区。
842年,以吐蕃王朝最后一个赞普达玛遇刺为标志,曾经强盛一时的吐蕃王朝土崩瓦解,帝国进入各自为政的分裂割据时期。分崩离析的吐蕃王室后裔或割地自守,或流落荒远,纷纷建立起各自新的小王系。
10世纪中叶,王室后裔的一支吉德尼玛衮王子远逃阿里,与当地土王联姻,建立地方政权,晚年将辖地分封三个儿子,其中幼子德祖衮占据古格。
由此就开始了古格王朝长达700多年的历史。
同在象泉河畔,前后相隔千年的两个王朝和古城,阿里,不只是自然风光,也是历史悠久的藏族文化发源地!
一会入住札达,特色:风大!海拔3700米,
比昨天的冈仁波齐所在地巴嘎低近1000。
风是主角,那明天,我们一起欣赏风的杰作吧!
【365户外惊艳川藏317~阿里大环连线】第17天,6月9日 巴嘎镇/冈仁波齐~穹隆银城~札达古格王朝以下为穹隆银城以下为古格王朝
札达,简直就是一个“土林王国”,昨天从进入札达界,除了远处看到的雪山,近处的草原,似乎所看到的千篇一律的土林地貌,即使是古格王朝也是建都在土林其中。到达札达,发现自己已经深深地被土林包围,整个县城也在土林的环抱之中。
发源于冈底斯山的朗钦藏布,也就是我们一路伴随的象泉河,由东南经门士穿过该盆地,在什布奇附近切穿喜马拉雅山流向印度河,在盆地中,朗钦藏布强烈切割了近水平的河湖相岩层,塑造出举世闻名的札达土林。
今天,我们穿行在土林之间的峡谷,形状各异的土林地貌如巨浪般汹涌澎湃,宛如进入了电影里魔幻般的世界。难以想象,这片泥土世界,经历了千万年的磨砺和孤寂,见证了多少沧海桑田与斗转星移,才造就今天的神奇、恢弘,甚至悲壮,让我们心生敬畏,震撼心魄。
不来札达,你永远不会想到,土林可以以这样铺天盖地的方式大气磅礴的存在于西藏阿里这片苍茫大地之上。
在山谷间穿梭,霞义沟,札达土林代表性的景点,我们今天的第一目的地。一路,浓浓密密的土林如影相随,在路的两边浩浩荡荡,我和队友调侃,相比于札达地区土林的恢弘场面,内地我看到的那土林就是“幼儿园”级别!
霞义沟,当地百姓l自行管理收费的非官方景区,距离札达县城60多公里。走进其中,台阶式土林、叠瓦状土林、草屋式细沟土林,哥特式土林、尖峰状土林、塔式土林、蘑菇式等多种微地貌形态的土林让我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惊奇万分。
水切,风吹,任你调动美术艺术细胞,发挥无穷的想象力,或乌龟,过大鹏,或飞鸟,或武士,脑洞大开,景象就会万千,这是一个让你尽情发散思维的巨大空间,
登高,极目远望,土林的远方是连绵不断的喜马拉雅山脉,脚下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莽莽土林。在这片荒凉的无声世界中,数以万计的座座土林有序地排列着,犹如无法穿越的天兵天阵,彷佛进入玉皇大帝世界,
中午回到酒店休息,下午六点相对凉爽时候再度感受土林,却硬生生制造一个笑谈,导航“札达土林国家公园”,愣是找不到大门和标志,各种咨询,答复:你看到的都是土林公园。再仔细了解,札达,就没有一个常人理解的收门票进大门游览的土林公园,也就意味,进入札达,就是进入土林公园,欧耶!哈哈!
我们随机寻找进入土林沟壑,仰望土林壮观之时,感叹那寥寥无几的植物在干旱龟裂的峡谷里顽强的生命力。在另一条谷地得以欣赏到满目土色中极其珍贵的绿色草地,那几个席地而坐的藏族小伙和姑娘一定把这里当做他们的伊甸园了吧!
穿梭在土林的一天,我们只能于万千年的时间长河窥见历史的一星半点,未来,风蚀雨浸,有消失,有新增,日新月异,这个过程就永远不会停歇。在风里,在飞沙里,在历史长河的史诗里,这样的故事仍在继续!
战火摧毁了土林上的城堡,黄沙淹没了豪杰,拥有七百年历史、十六位世袭国王、十万人之众的古格王朝竟然就这样灰飞烟灭,成为一堆废墟,在札达这片土地,还有多少未解之谜?
现在晚上8:20,这里天色大亮,今天就到这里,明天继续我们的阿里故事。
【365户外惊艳川藏317~阿里大环连线】第18天,6月10日阿里 札达~霞义沟土林~札达土林~札达
霞义沟土林
札达县城附近拍摄
在札达住了两晚,从之前的对它一无所知,到今天的有所了解,我们认识了一个非常意外的札达!
今天途中遇一藏妇摩托车故障拦车,我们好心搭载,她把摩托车弃于路边,钥匙竟然没有拔出就随我们车离开,联想到早餐店的安徽巢湖籍老板和我说的一席话:这地当民风太好,冬天回老家四个月,东西就放在店门外边,回来完好如初。札达,小城大爱!
那个寻找“札达土林国家地质公园”的笑谈(昨天推文可见)今天也有了幽默的验证结果,往219国道巴尔兵站行进,出城再次路过“土林一公里”的标牌北行,将近30多公里在一高处停车区,一块“西藏札达土林国家地质公园”的石碑赫然而立,这一公里真够漫长呢!如果换做从巴尔兵站前往札达,这里就是土林的入口了吧。札达就是一个浩大的土林公园,札达县城就是“游客中心”,也许这是最合适的解释。
从“穹隆银城”到“古格王朝”,我前天寥寥的文图你可对其1000多年前的辉煌历史有最简单的认知。
欣赏壮观土林之时我们感触札达地区历史文化的久远深厚。
昨天寻找札达土林国家地质公园从加油站员工那得知附近还有个“东嘎皮央遗址”。今天离开札达,顺道可以接受的路程安排之内。旅行中非规划内的特殊发现,有些去“中彩”一样心情吧!立即“变现”,改道一探究竟。
东嘎和皮央是两个地方,也就意味着是两个遗址。东嘎,车上远望,大致便可确认高处遗址概率较大,到达,山下是个杂乱得村庄,不见一人。但见高大得土丘上洞穴众多,居住痕迹明显。索性自己上去看看,偶遇几个藏民,询问告知壁画洞穴还在前方。
再行,远望,雷同与敦煌莫高窟的山体洞穴就在前方,毫无疑问,那就是皮央遗址。近期免票,我们遇上,嘎嘎。拾阶而上,近看,远观,佩服,疑窦,札达的土地上怎么会有如此多的土上古堡,为什么选择如此艰难的地质条件上建立基业?遗址的洞穴壁画应该专人把守,我们恰遇老者开门,得以进入冷光下一睹这1700年前的原创壁画,这里人员告诉我们,刚才去的东嘎壁画更多,遗憾我们临时到访没能提前预约没有机会欣赏。
网上搜索:东嘎—皮央石窟位于西藏自治区札达县境内的东嘎和皮央两村近旁的土石山崖之上。于1992年首次被考古学家发现,是国内发现最晚的一处大规模石窟遗存,也是西藏高原上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一处佛教石窟遗址。因发现较晚,并且石窟群隐藏在深山之中,附近临近东嘎、皮央两村,故得此名。
关于东嘎—皮央石窟最初的修建年代暂时无法确定,各类文献对其记载极少,单从其遗存石窟规模、样式,特别是绘画风格特征来看,开凿时期至少不晚于古格早期的十一世纪。
我们非专业,了解看看便好,继续前行翻越5180的 荣嘎拉达坂,到达219国道的巴尔兵站。又是一顿可口的东北饺子干炸里脊等菜肴团餐,其实进入阿里地区我们已经有多顿东北菜的餐食了。和这店老家黑龙江佳木斯的老板娘聊天,她说七年前涉足这里,她的姐姐早年在这里经营,适应后逐渐带动乡邻亲朋络绎不绝来到阿里地区。东北菜能在阿里地区扎根生存,也是说明东北菜还是深受全国游客喜欢呢,毕竟来阿里旅行、工作的东北人还是不多。
写到这里时候,我们到达阿里地区政府机关所在地,狮泉河镇,“天上阿里”大门向我们敞开,稍等,摆好宴席上好酒,明天约。我们先去班公措,去年年底和今年初新闻里很火的地方~“中印对峙”,就是这附近的边境。
英勇越过海拔5191米拉梅拉达坂,阿三,东北汉子雷霆驾到,颤抖吧!
【365户外惊艳川藏317~阿里大环连线】第19天,6月11日札达~东嘎皮央遗址~荣嘎拉达坂~巴尔兵站~拉梅拉达坂~日土~班公措路拍东嘎遗址皮央遗址
从地图上看,班公湖是个东西延伸 的湖泊。一个敏感的区域,西段一少部分属于印空克什米尔地区,东部的大部分在中国境内,湖区整体狭长,为典型的河道型湖泊,也是我国最长的湖泊。有意思的是,属印控的区域是咸水湖,荒凉凄惨,我们中国的是淡水湖,水美草肥。估计阿三很不爽呢!
历史上,整个班公湖以及其西部所在的达拉克地区都属于中国领土。但在英国殖民印度时期,入侵了达拉克地区,并控制了班公湖西部约三分之一的水域,把班公湖一部分划为印度领土,于是就形成了争议地区。为了确保西部边境的和平,我国一支舰艇部队驻扎在了班公湖上,保卫我国的“西海”。
以前对于藏南,包括印控的包括班公湖的地区,我们的官方用词几十年一直都是“中印东部边界领土争议区”。而今年二月,耿爽代表外交部的用词,却变成了“中国藏南地区”。也就是说,至少从2月开始,我们明确表达了自己的领土主张——藏南是中国的!班公湖也必须是,中国,雄起!
我们昨天入住班公湖景区的度假村酒店,可以有落日和日出两个最美时间段欣赏班公湖。也正是这样的安排,我们在这里不只是领略班公湖的山水秀色,还有幸就在湖边欣赏到当地政府策划的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演出。
据说藏史上所说的“湖泊围绕之地”,最重中之重的湖泊当然要数班公湖。班公湖最美的风景在中国这侧,你看我们昨天日落前和今天清晨的现场拍摄图片,四周群山环抱,雪山环绕,湖水清澈见底,绿草茵茵,飞鸟云集,美不胜收。都说艰苦阿里环线,我们在这湖边悠闲的享受旅行的日子。
又是巧合,日土县旅游和文化局组织策划上午就在湖边搭台,展示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县艺术团演绎了古老的“谐巴谐玛”的唱腔及舞蹈,完整的展现了“谐巴谐玛”,促进了非遗的保护、传承,加强了文化的交流,让更多的群众了解了非遗、欣赏非遗。而我们又做为唯一的团队接受了当地电视台的采访,我们衷心祝愿日土的非遗文化和产品能够走出阿里,走向全国,走入世界!
日土县不止有班公湖,非遗文化,岩画也是赫赫有名,1985年,西藏文物考古队在日土县境内相继发现了鲁日朗卡、日姆栋、阿砻沟等三处古代岩画点,引起了国内外岩画学界的轰动。
回程班公湖出发经过日土县前往狮泉河路上,在日松乡的公路左手边麻嘎藏布河岸的日姆栋山脚位置,一片参差不齐的陡岩上,就分布有不少岩画,这里就是日姆栋岩画点,为保护岩画,山体现已用护栏挡住。我们只能外围欣赏,查看,拍摄,放大图片,有动物、人像、图腾等图案仍清晰可辨,阿里这片大地,古老的历史深不可测!
阿里,今天我们终于进入你的中心,狮泉河镇。这是阿里的政治中心,经济的脉络枢纽。
晚上10点前的阿里,仍是艳阳当空,我们慢慢游逛。
【365户外惊艳川藏317~阿里大环连线】第20天,6月12日 班公湖~日土~日松岩画~狮泉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