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365户外旅行
客服热线: -

365户外旅行

一个专注于小众化路线和群体的户外旅行机构.

客服热线 -

【影像随笔】21年10月~河南红旗渠、太行屋脊、太行大峡谷、云台山/宝泉、龙门石窟、老君山、白云山行 [复制链接]

月满十二 1458 30 顺序浏览
月满十二
话题: 698
回复: 2077
11 楼
白云山
月满十二
话题: 698
回复: 2077
12 楼
如果不是队友的提议,老君山这次便错过了。  

一说洛阳,我就有龙门石窟,白马寺,白云山,洛阳牡丹的概念,就没想到老君山。这道教名山是众多信徒向往的地方,与白云山近在尺只,我这做行程策划竟然给忽略,有一点说不过去了哈!还好,我们的路线安排可以有时间再把它加上,没留遗憾!

 来了老君山看这景区停车场的规模立马感受到此地的人烟旺盛。大小数字排列已经两位数以上。所以有感触“孤陋寡闻”,原来人家已经很火,只是我以自己的想当然不知而已。 

查阅:老君山是秦岭余脉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海拔高达2217余米。被道教尊称为太上老君的李耳(即老子)曾在此山修炼,唐太宗因此将景室山改名为老君山。老君山自北魏以来,是周边各郡香客朝拜要地,其山顶的太清观也是始建于北魏。 

人间忽晚,山河已秋。这个十月末的秋天里,魅力老君山的别样秋色也很诱人。

 有悬空栈道,有类似天子山的山峦,有武当、峨眉一样的金顶,香火鼎盛,香客如织,这个老君不简单!

 图1.234为队友蓝色港湾作品 

【365户外21河南免票行之一】10月28日下午拍摄于河南洛阳老君山
月满十二
话题: 698
回复: 2077
13 楼
龙门石窟








月满十二
话题: 698
回复: 2077
14 楼
龙门石窟








月满十二
话题: 698
回复: 2077
15 楼
某种程度而言,中国的石窟是灭佛和兴佛斗争的产物和工程。

以下文字均为摘录。 

“盛世信皇帝,乱世信神仙”。南北朝动荡数百年,那个时代的宗教热情空前高涨。佛教自东汉初年进入洛阳后,逐渐在中国传播,但发展并不快,进入南北朝时期,在纷飞的战火中,佛教开始飞速发展。

 建立北魏朝的拓跋鲜卑进入中原较晚,接触佛教亦较晚。这个当时最有活力的民族,既曾大力灭佛,也曾大举兴佛。不管灭佛还是兴佛,用力之猛,力道之大,在历史上少有与其匹敌的。

 中国历史上“三武一宗”四度灭佛,第一个就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这次灭佛持续时间最长,手段最为严酷。 

拓跋鲜卑原本信仰萨满教。这是一种原始宗教,信奉“万物有灵”,为草原民族普遍信仰。随着步步南迁,日益深入中原后,拓跋鲜卑开始接触佛教和道教,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和尊重,道武帝拓跋珪“好黄老,颇览佛经”,“经略燕赵, 所迳郡国佛寺,见沙门、道士,皆致精敬,禁军旅无有所犯”。 

随后,拓跋珪和他的儿子拓跋嗣,先后征召高僧,在平城(今大同)兴建了一些佛寺,并“令沙门敷导民俗”。北魏皇帝的意图很明显,他们不只是在引入一种宗教,更是在吸纳宗教中包含的众多文化因素。这种意图,使佛教向民间渗透,拓跋鲜卑的宗教信仰开始转变。后来佛教渐成北魏主流信仰,皇帝多次下令禁绝萨满教,这种转变意义非凡,由于信仰与汉人相同,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减少了阻力。有学者认为,如果没有信仰的转变,鲜卑人汉化几乎不可能。 

不过,佛教在北魏的传播过程很曲折。从拓跋珪到拓跋焘,对道教更感兴趣,“皆好黄老”,对佛教并无深入了解,很可能当做一种道术来看待。这种取向,最终导致一场破击北魏全境的灭佛运动。 

太武帝太平真君五年(444年),卢水胡人盖吴在杏城(今陕西黄陵)聚众反魏,有众十余万人。太武帝亲自率兵前去镇压,在长安一寺院歇马时,偶然发现寺中藏有大量兵器,怀疑僧人与盖吴通谋,下令搜查,查出大量官民寄放的钱财以及和尚与豪门贵妇偷情的密室。太武帝大为震怒,下令诛杀全寺僧众。

 此时,极力反对佛教的大臣崔浩趁机劝帝灭佛,于是太武帝下诏诛杀长安沙门,“焚破佛像”,随即令各地“一依长安行事”。一时之间,举国风声鹤唳。

 此时佛教影响已深入北魏上层,拓跋焘的太子拓跋晃笃信佛教,竭力延缓诏令,使众多僧人有时间逃匿。即便如此,北魏佛教也遭到重创。 历史上诸次灭佛,都是“人亡政息”,下令灭佛的皇帝去世后,灭佛运动即告中止。拓跋焘去世时,拓跋晃已先他而去,但接班的文成帝对佛教十分重视,“天下承风, 朝不及夕, 往时所毁图寺, 仍还修矣。佛像经论, 皆复得显”。此即所谓“太武灭佛”、“文成复法”。

 文成帝在位期间,任用高僧昙曜大举开凿云冈石窟,“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日新眺”,伴随一座座高大奇伟的佛像出现在世人面前,佛教信仰日渐深入人心,从此,北魏人把无限的热情投入到佛教造像之中。 

献文帝拓跋弘(即孝文帝拓跋宏之父)“敦信尤深, 览诸经论”,实行崇佛政策,在他和冯太后的影响下,孝文帝自幼信奉佛法,亲政之后,他深研佛教义理,与高僧交往密切,在平城和洛阳兴造佛寺,招揽高僧,全面制定僧制,促进佛教有序传播,使平城和洛阳先后成为佛教中心。 

迁都洛阳时,“代都(指平城)僧徒与都俱迁”,其中有一位著名的印度和尚,叫做跋陀(即佛陀),此人“有道业,深为高祖(即孝文帝)所敬信”。

 跋陀“性爱幽栖”,嫌洛阳太吵闹,“屡往嵩岳,高谢人世”,于是孝文帝下令在少室山为他建造了一座寺庙,因位于少室山下密林中,名之为“少林”,

此即今天的少林寺。 孝文帝另一开创,是下令在伊阙开凿古阳洞,后来北魏皇帝、大臣在这里大举开山造像,是为龙门石窟。

 【365户外21河南免票行之一】10月28日拍摄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月满十二
话题: 698
回复: 2077
16 楼
宝泉秘境





月满十二
话题: 698
回复: 2077
17 楼
宝泉秘境








月满十二
话题: 698
回复: 2077
18 楼
宝泉秘境








月满十二
话题: 698
回复: 2077
19 楼
宝泉秘境








月满十二
话题: 698
回复: 2077
20 楼
宝泉秘境








评论请先登录注册
精彩话题推荐
绑定手机
×
图片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