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365户外旅行
客服热线: -

365户外旅行

一个专注于小众化路线和群体的户外旅行机构.

客服热线 -

浙江最美村落深藏“黄果树瀑布”,至今制瓷300年 [复制链接]

365管家 681 1
365管家
话题: 698
回复: 2077
楼主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中国幅员辽阔,美丽山村数不胜数,相似相近。在诗画浙江南大门--温州苍南县,有一个叫“碗窑”的古村落,不仅名字和江西、福建的村落同名,村史也极为相似。除了自明清时代搭建山坡吊脚楼和就地取材制瓷300年外,最大的不同,村落盘山而建,村民临水而居,秀藏着浙闽交界处最美的巨瀑——三折瀑

   

  这座古村落,不仅扎根在“最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特殊地貌上,而且诸多建筑、民俗文化上,也是传承着福建闽南特色,孕育至今;甚至于村中耄耋长者,都是说闽南话。最美古村落,当之无愧。站在山巅石阶回廊,俯瞰这小小村落,真是世外桃源一般。深山藏古村,层林遍野。那份僻静,历来与世无争。

   

  而僻静之内,却深藏一座“隆隆”震耳的巨瀑。诗画浙江,山海苍南。这又是“最苍南”,动止于静,瀑丛汇于河流而流向大海。一村一瀑,一个偎依在山谷山腰,一个如天上飘来的丝绸,搭在山涧悬崖上。那番秀美,让人醉心。

   

  巡径直上,登上半山腰处,有一块一亩见方大小的场地,四周老屋如梯田式的一排一阶搭建。这是村中风景最佳的地点。恰逢梅雨季,雨后天空仍然氤氲。突然有一种“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空云卷云舒“的似曾相识。时光如随风飘逝的浮云,转眼回眸,身后便是百年古村。

   

  山水相依,动静相吸。醉翁之意,即便在乎山水,也不过如此吧。山不在高,水不在深。这般寂静与响彻,让喜欢山水户外旅行的人们,无不驻足饱览、回味。从古村入口至瀑底,形成一个巨大的U型石阶栈道,一步一景,纵有足下千阶,也只怕难把美景尽收心中。

   

  不像雁荡山那般群瀑、碧潭、幽峡、奇岩,但风光旖旎,密林郁郁葱葱,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幽静之地。

   

  纯木结构的二层吊角楼,八面八角,翘檐尖顶。第二层以悬挑的形式悬吊出前廊,整个建筑的立体造型显得轻巧和空透。站在前廊楼上,宛如凌空而立。此外,这里还有依山面筑的300余间清初样式的古建筑。村子最北端有一栋类似明末闽南民居的建筑,据说是碗窑年纪最大的房子

   

  窑村很小,很僻静。小小碗窑村在温州的地图上找不到,就连许多温州人都不知道这个村落的存在。该村清代青花窑址保存较为丰富,主要分布在村周围山脚及下垟一带,烧制产品有碗、盆、盏、杯、瓶等,窑床设施和产品烧制、装饰等颇具瓯窑特色。他们的祖先有烧制陶瓷器皿的手艺,尤以烧青花陶瓷见长,因此代代相传。

   

  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湘西、鄂西、贵州地区的吊三宫殿脚楼也很多。吊脚楼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

  三折瀑丛随鳌江,碗窑村留古陶坊。吊脚楼栖深山中,世代衍息绿水旁。

   

  碗窑古村落,位于苍南县桥墩镇碗窑村。碗窑,旧称蕉滩碗窑,福建移民迁于此后,改称碗窑。这座老桥至今依然留存,但已禁止车辆通行。

   

  泱泱华夏五千年历史,能传承至今、铭史在册的,多半都是有着深厚底蕴的。据记载,碗窑村始于清代康熙年间,由闽汀连邑(福建汀州连城县)迁居我浙瓯昆(平阳)蕉滩之东,素业陶瓷传家。”

   

  因此独特的地形、气候、地貌、地质,福建先民变在此栖居繁衍。从此之后,“实业瓷矿,屋宇连亘,人繁若市。”村道入口很窄,最窄处仅可两人并肩,而就是这样的石梯,让游人都倍感神秘与古朴。

   

   

  就地取材,造就了独特材质的石屋与木屋。此两种材料都是冬暖夏凉的好建材。青石砖上依然是青苔满布,杂草丛生。

   

  碗窑人家,书写在大红灯笼上,随风飘曳。时间改变了这个村的一代一代,所幸的是他们并没有忘本,依然繁衍生息在这里,看守这片世外桃源和村中的一切一切。

   

  产品远销台湾及东南亚各国。而今碗窑许多村民外出经商与开矿,村里仅留70人。不过,碗窑古村的原生态,却让其“墙内开花墙外香”。

   

  2005年五一节前夕,知名香港导演关锦鹏将碗窑作为电影《长恨歌》的外景取景地之一,包括影星梁家辉在内的剧组曾到碗窑拍摄。

   

   

  仁者乐水,智者乐山。这里的一幕一幕,都是显得那么安逸与宁静。抛却尘世喧嚣,在这里,或端坐在岩石凳上,看着云雾消散,或闲步在村道里,看着飞檐翘角与溪流野花。

   

   

   

  随着民间陶瓷文化博物馆的建成,在古村的老戏台、陶瓷老作坊、旧屋老宅等风貌映衬下,古村碗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如今村委办公地便就是在陈氏祖宅之中。

   

   

   

  村中的房子依地势而建,一条蜿蜒曲折的山道将它们串联起来,清朝初年的吊脚楼、二层的小木楼错落有致、形态各异,仿佛一条朴实珠链上点缀的饰物,古拙而充满韵味。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吊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

   

  如今年轻人都外出经商就业,但随着旅游开发,这里的村民也做起小小生意。

   

  这一渠水,便是引自三折瀑上游水库,如今流经在村中,主要还是引入到水碓坊。借用水流冲力,把水轮车转动,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瀑布山水,为碗窑村制陶,提供了几百年的便利。可见300多年前,匠人们不仅技艺精湛,智慧更是无穷。

   

   

  产业盛,才会人丁旺。当时碗窑一个小小村落,竟吸引了4000多人聚居。几千号人口从事手工制陶,村里客商云集,生产线多达18条。这里的窑当地人叫它是“阶级窑”,是拾级而上建造的,每条窑有八九级。

   

   

  村子里水资源丰富,当地工匠充分利用水力建成八级水碓,计有46个以流水为动力的捣臼。那是真正的“流水线”。

   

  村中少有这样面四方、交叉搭建的木廊,非常非常有特色。四面挡雨,却通风性好。

   

  与江南水乡古镇不同的是,碗窑古村的老宅,大多是木质结构,且屋屋相连,街巷相连。

   

  位于村中心的山脊上,系木构建筑,不用钉铁。平面呈方形,面阔、进深各约3.50米,台基高约2米,顶歇山造,戏台上有100多幅小壁画,内容丰富,壁画线条流畅,造型夸张,色彩鲜艳。与“三宫殿”成为有机整体。

   

   

   

  古村面积还是比较大,但是上来下去,通道也就那么几条,不会被迷路。展厅里摆放着各个时代制陶的老物件。

   

  满墙的古陶瓷,代表着村中制陶瓷的工艺与久远的年代。

   

  青花瓷是碗窑村制陶最鼎盛时期的扛鼎之作。在这里也能看到一些精美的老瓷器。

   

   

   

   

  美丽的古村,是他们世代繁衍生息的家园,更是后来人对碗窑古村“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发展史更好的了解。

   

   

   

   

  迎阶而上,走在石屋与石道,看到溪丛与野花。安逸的沐浴着透过云层的阳光。

   

  海拔不高,阶梯高度也很匀称,老少皆宜。

   

  通往三折瀑的石道,通幽曲径。

   

  居高临下,看着那些老屋,感觉很古朴、传统。

   

   

  直至走到观景的最佳处,俯瞰村落,那才是最迷人的。也难怪,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淳朴古老的村落气息,能吸引梁家辉来此拍摄电影。

   

   

  这里适合摄影、户外踏青;傍晚时分,太阳露出头角,遇见一些摄影爱好者长枪短炮,也爬上山来。

   

  这样的小径,这样的风景,一派青山绿水万古长青的生机象,还有气象万千、气吞山河的壮阔。

   

   

  一步一景,沉醉在美如画的碗窑环山村道,逶迤,起伏,环绕...

   

   

  直至转弯遇见“瀑”,伴随着越来越响的瀑布声,才发现原来这里藏着这么大一个瀑布。之所以在山脚下并未发现,是因为从玉龙湖积蓄的水在山顶水库停留,三次曲折倾泻而下,径直汇入 横阳支江,因此看不到;而瀑道随着山体弯曲,被密林所遮挡,也阻隔了隆隆的瀑布声,因此也听不到。

   

  实在是一个“深山藏瀑”啊!越走越近,越近越响,空气中弥漫着巨大水流撞击随风飘起的水分子。

   

  在山的这一边,在瀑布的那一边,我看到,她看到,我们彼此在画中。绝壁上的密林郁郁葱葱,遮挡了和线条一样的阶梯栈道。

   

  每折均高30至40米,雨量多时,巨大的水帘倾泻而下,发出“隆隆”的巨响,雨天时,飞沫中显出一条虹三折瀑,非常壮观,“长虹饮涧”也不过如此了,置身其中犹似悄然坠入云中;雨量小时,涓涓细流拾阶而下,别具风韵。

   

  远看确实像黄果树瀑布,不过那是天然的,这里因为近年来修建了水库,也人工修建了闸口和索道,所以并不是那么原汁原味。但黄果树瀑布高度也只为77.8米,其中主瀑高67米;瀑布宽101米,其中主瀑顶宽83.3米。三折瀑的垂直落差百米有余,而且水量充沛,甚至比雁荡山大龙湫更壮观。

   

  苍南地处浙闽交界处,这里也有很多慕名而来的福建游客。图中右侧水渠,便是后来修建,分流至村中,便于灌溉、制瓷、生活等。

   

   

   

  站在闸口上,俯瞰那种身临其境,只有气势磅礴可以形容。

   

   

   

   

   

  最刺激惊险的几个角度,一个便是观瀑亭,一个便是亭对面的栈道。顺着瀑丛而下,流速很快,驻足观赏,却有一种时间如逝水。

   

   

  飞溅的水花,在最高折处,被山谷气流吹起。直面吹到了五十多米开外的栈道上。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这样壮观的巨瀑,只因碗窑古村而变得更为壮美。因为它,几百年前福建移民选择了此地;也因为福建移民,三折瀑的优势才得以发挥,助就了百年陶瓷古村的今天。

   

  碗窑归来不看瀑,壮观犹如黄果树。瀑丛直下百米潭,好水孕育好瓷土。百年制陶今犹在,吊脚楼立满山谷。青山绿水美如画,是为世外桃源处。——碗窑行。


评论请先登录注册
精彩话题推荐
绑定手机
×
图片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