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
紧接着又是520
有这么一对携手55年的“神仙眷侣”
用30多年走遍千山万水
爱旅游的背后
藏着丈夫对患病妻子浓浓的爱……
扬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退休教授、国家机电排灌专业的专家储训和妻子鲁仲云,已经携手走过了55年风雨历程。30多年前,老俩口开始牵手四处旅游,足迹遍布祖国各个角落以及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的多个国家。
原来,鲁仲云身体羸弱,曾动过7次大手术,其中有3次更是徘徊在生死边缘。2014年,鲁仲云脑动脉瘤出血手术后,一度短暂失忆,储训用旅游的方式帮妻子恢复了记忆,并鼓励她每天坚持写旅游日记。
2018年3月3日,农历十六。眼睛病是训多年前的老毛病,当年两个孩子还小,我陪训在上海看眼病,很不容易,当时只有上海能治,诊断为“病毒性角膜炎”,不能感冒,不能复发……
——鲁仲云《旅游日记》
79岁的鲁仲云老人非常健谈,她向记者展示了30多年来,她和老伴储训云游四方所拍摄的一万多张照片,以及6年她写下的16本旅游日记。翻开大大小小的日记,基本以“流水账”的方式记录日常的琐事,但点点滴滴都是爱。
“我更喜欢主动地写日记,对我记忆力恢复总会有一些帮助。”鲁仲云说。
01
两学霸同窗9年未搭过话
大学偶遇爱情降临
储训和鲁仲云都是泰州溱潼古镇人,小学、初中9年同年级但不同班,算是青梅竹马的同窗。那时,储训是年级学霸,鲁仲云是班级学霸,上学路上或放学路上,两人经常同行,但从未搭过腔、说过话。
储训记得,当时经常会坐乌篷船回家,有时候就会遇上鲁仲云,“那个时候她就是一个小丫头。”
而鲁仲云其实也早就听闻过储训,“他经常是他们班上100分,我经常是我们班上100分,所以晓得他成绩好。小小个子圆圆头,个字不太高,头上没有太多头发,哈哈。”
高中储训到扬州上学,而鲁仲云则留在姜堰老家上学。两位同窗分隔6年后,在大学再续前缘。
当年都会把挂号信的收信人写在传达室黑板上,当时就读苏北农学院大三的储训,偶然间在黑板上看见了鲁仲云的名字,直觉告诉他,这位女同学应该是他的儿时同窗,那个小丫头。他忙翻阅名单寻找鲁仲云的班级,嗯,江苏水利学院牧医系某某班。
晚上,储训跑去找到鲁仲云:“你知道我是谁吗?”
鲁仲云一看,这个男孩个子高高的,不认识呀。
“我是储训。”
“你说名字我晓得了,原来你就是老同学,成绩很好的那个同学!”
老同学相见后,见面的机会多了,爱情悄悄地滋生萌芽。
02
大学毕业后“闪婚”
相隔千里爱不减
1964年,储训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徐州工作,而鲁仲云就读的专业是5年制,仍留在扬州。虽然分隔两地,甜蜜的爱情分毫不减。
但爱情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1965年的一天深夜,储训接到了女友鲁仲云打来电话,电话中,鲁仲云说自己毕业分配到了新疆,爱情是否要继续,等待他的答案。
储训几乎没有犹豫,“我支持你!你去,将来我也到新疆去,好男儿志在四方,我愿意到新疆去!”
在鲁仲云奔赴新疆之前,为了让女友安心,储训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闪婚!以最快的速度领结婚证!面对男友的大胆提议,22岁的鲁仲云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虽然家里人还不知道两人闪婚,但已经同意他们的交往。房子、衣裳、被子……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考虑,但两人相信爱情。“我感觉这个人会对我好,会一辈子对我好,就这种感觉,果然没错。”鲁仲云的这个直觉,让她幸福了一辈子。
鲁仲云在新疆参加祖国建设几年里,储训四次前往新疆探望妻子,那时候交通不便,从徐州到新疆路上要六天时间。旅途是漫长的,但路上的风景是美丽的,也正是因为这几次远行,让储训饱览了祖国的壮丽河山,也因此爱上了旅游。
上世纪70年代,储训和妻子在扬州定了下来,分别在当时的苏北农学院和扬州教育学院从事教育工作。
日子日渐安定,但身材娇小的鲁仲云自幼体弱,加上不吃牛羊肉,身体总是病恹恹的。定居扬州后,她先后动了7次大手术,有三次医生下了病危通知。
储训是国家机电排灌专业的知名专家,先后主持过60多项部、省级课题研究,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大型泵站改造关键技术”项目研究。主参编著作10部,发表论文58篇,发明专利1项。获国家级、省级等各类科技进步奖、教学成果奖40多项。主参编国家、行业标准8部。由他主编的《大型泵站建设和更新改造对策》和《中小型泵站设计与改造技术》著作,为我国泵站建设和更新改造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不管是退休前还是退休后,因为工作需要,储训总是四处奔波。但只要条件允许,他都会向上级申请带着老伴一起出差,因为不放心妻子一个人。
“他们夫妻非常恩爱,储训退休以后还承担了水利部灌溉排水发展中心的很多工作,当时他是全国泵站改造水利部专家组组长,他的夫人鲁老师身体一直不是很好,他们的孩子工作又很忙,他就把鲁老师带在身边。”扬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周济人说。
03
为唤起妻子记忆
鼓励她写下16本旅游日记
储训喜欢紧紧拉着鲁仲云的手,这一点,朋友们都知道。
吃饭时,早早吃完的他会安静坐在妻子旁边等候;上下台阶时,他会伸出双手搀扶妻子;就算离开一小会儿,他也会叮嘱别人告诉自己的老伴。结婚这么多年,夫妻俩没有红过脸、大声吵过。
“他经常会带师母去游泳、跳舞、唱歌,就觉得他们特别幸福,总是给我们传递正能量。人一辈子有这样的夫妻感情,我们也挺羡慕的,其实也给我们学生一个榜样,或者说让我们对未来有更多的期许。”扬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左红梅说。
储训的小女儿储咏梅回忆,自己小的时候,妈妈的脾气不是特别好,即便如此,爸爸也从没有和她红过脸。“他对妈妈的爱甚至超过了对我们的爱,他们这样的一种幸福模样,也给我们做了非常好的榜样。我的妈妈她也是一个非常智慧的女人,面对任何困难,她都以一种非常乐观的心态去对待。”
全家福
2014年,储训带着鲁仲云出差北京,鲁仲云遇到了迄今最危险的一次病魔突袭。她因脑动脉瘤出血,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了两天两夜,医生三次告诉储训做好心理准备,因为这个病太凶险。幸运的是,鲁仲云挺了过来,但过往的记忆一度模糊。
“这个病基本上死亡率是80%,医生说没办法,是胚胎里形成的,也没办法预防。她得过这个病之后,我们回到扬州,因为脑动脉瘤压迫神经,她什么都记不得了,我们就慢慢调理,她慢慢恢复。”储训说。
储训为妻子写下50多首炽热的情诗
为了帮助老伴走出困境,储训没有让老伴躺在病床上,没有放弃,而是坚持陪她四处旅游。他告诉自己的女儿,即使老伴现在情况如此,依然决定要带着她去看山、看水、看世界。“因为我相信没有比带她出去见识更多美好的世界,见识更多新奇的东西,能够让她恢复得更好。”
每每回忆这些日子,鲁仲云总是满满感动,“他对我真好,我每一次生病都是他熬夜、陪夜,每一次生病,大病、小病都是他照顾,孩子们也陪,但他是成日成夜地熬夜陪着。”
为了帮助老伴恢复记忆,储训让妻子每天坚持写日记,回忆一天的经历,这一坚持就是6年。如今的鲁仲云能唱能跳,身体倍棒、吃嘛嘛香。
“我永远爱你,让我们一起变老。”
曾经以为,爱情需要轰轰烈烈,到最后才发现,平平淡淡最动人心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时光偷走了青春容颜,却让爱日渐笃定。
储训和鲁仲云相濡以沫55年,依然如热恋般宠溺彼此,依旧能够笑眼相望,温柔相待,这或许就是爱情最好的样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江苏新闻
{{el.itemTitle}}
{{el.itemStyleClassTitle}}
{{el.itemStyleClassTitle}} {{el.itemStyleClass2Titles}}
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
紧接着又是520
有这么一对携手55年的“神仙眷侣”
用30多年走遍千山万水
爱旅游的背后
藏着丈夫对患病妻子浓浓的爱……
扬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退休教授、国家机电排灌专业的专家储训和妻子鲁仲云,已经携手走过了55年风雨历程。30多年前,老俩口开始牵手四处旅游,足迹遍布祖国各个角落以及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的多个国家。
原来,鲁仲云身体羸弱,曾动过7次大手术,其中有3次更是徘徊在生死边缘。2014年,鲁仲云脑动脉瘤出血手术后,一度短暂失忆,储训用旅游的方式帮妻子恢复了记忆,并鼓励她每天坚持写旅游日记。
2018年3月3日,农历十六。眼睛病是训多年前的老毛病,当年两个孩子还小,我陪训在上海看眼病,很不容易,当时只有上海能治,诊断为“病毒性角膜炎”,不能感冒,不能复发……
——鲁仲云《旅游日记》
79岁的鲁仲云老人非常健谈,她向记者展示了30多年来,她和老伴储训云游四方所拍摄的一万多张照片,以及6年她写下的16本旅游日记。翻开大大小小的日记,基本以“流水账”的方式记录日常的琐事,但点点滴滴都是爱。
“我更喜欢主动地写日记,对我记忆力恢复总会有一些帮助。”鲁仲云说。
01
两学霸同窗9年未搭过话
大学偶遇爱情降临
储训和鲁仲云都是泰州溱潼古镇人,小学、初中9年同年级但不同班,算是青梅竹马的同窗。那时,储训是年级学霸,鲁仲云是班级学霸,上学路上或放学路上,两人经常同行,但从未搭过腔、说过话。
储训记得,当时经常会坐乌篷船回家,有时候就会遇上鲁仲云,“那个时候她就是一个小丫头。”
而鲁仲云其实也早就听闻过储训,“他经常是他们班上100分,我经常是我们班上100分,所以晓得他成绩好。小小个子圆圆头,个字不太高,头上没有太多头发,哈哈。”
高中储训到扬州上学,而鲁仲云则留在姜堰老家上学。两位同窗分隔6年后,在大学再续前缘。
当年都会把挂号信的收信人写在传达室黑板上,当时就读苏北农学院大三的储训,偶然间在黑板上看见了鲁仲云的名字,直觉告诉他,这位女同学应该是他的儿时同窗,那个小丫头。他忙翻阅名单寻找鲁仲云的班级,嗯,江苏水利学院牧医系某某班。
晚上,储训跑去找到鲁仲云:“你知道我是谁吗?”
鲁仲云一看,这个男孩个子高高的,不认识呀。
“我是储训。”
“你说名字我晓得了,原来你就是老同学,成绩很好的那个同学!”
老同学相见后,见面的机会多了,爱情悄悄地滋生萌芽。
02
大学毕业后“闪婚”
相隔千里爱不减
1964年,储训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徐州工作,而鲁仲云就读的专业是5年制,仍留在扬州。虽然分隔两地,甜蜜的爱情分毫不减。
但爱情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1965年的一天深夜,储训接到了女友鲁仲云打来电话,电话中,鲁仲云说自己毕业分配到了新疆,爱情是否要继续,等待他的答案。
储训几乎没有犹豫,“我支持你!你去,将来我也到新疆去,好男儿志在四方,我愿意到新疆去!”
在鲁仲云奔赴新疆之前,为了让女友安心,储训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闪婚!以最快的速度领结婚证!面对男友的大胆提议,22岁的鲁仲云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虽然家里人还不知道两人闪婚,但已经同意他们的交往。房子、衣裳、被子……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考虑,但两人相信爱情。“我感觉这个人会对我好,会一辈子对我好,就这种感觉,果然没错。”鲁仲云的这个直觉,让她幸福了一辈子。
鲁仲云在新疆参加祖国建设几年里,储训四次前往新疆探望妻子,那时候交通不便,从徐州到新疆路上要六天时间。旅途是漫长的,但路上的风景是美丽的,也正是因为这几次远行,让储训饱览了祖国的壮丽河山,也因此爱上了旅游。
上世纪70年代,储训和妻子在扬州定了下来,分别在当时的苏北农学院和扬州教育学院从事教育工作。
日子日渐安定,但身材娇小的鲁仲云自幼体弱,加上不吃牛羊肉,身体总是病恹恹的。定居扬州后,她先后动了7次大手术,有三次医生下了病危通知。
储训是国家机电排灌专业的知名专家,先后主持过60多项部、省级课题研究,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大型泵站改造关键技术”项目研究。主参编著作10部,发表论文58篇,发明专利1项。获国家级、省级等各类科技进步奖、教学成果奖40多项。主参编国家、行业标准8部。由他主编的《大型泵站建设和更新改造对策》和《中小型泵站设计与改造技术》著作,为我国泵站建设和更新改造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不管是退休前还是退休后,因为工作需要,储训总是四处奔波。但只要条件允许,他都会向上级申请带着老伴一起出差,因为不放心妻子一个人。
“他们夫妻非常恩爱,储训退休以后还承担了水利部灌溉排水发展中心的很多工作,当时他是全国泵站改造水利部专家组组长,他的夫人鲁老师身体一直不是很好,他们的孩子工作又很忙,他就把鲁老师带在身边。”扬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周济人说。
03
为唤起妻子记忆
鼓励她写下16本旅游日记
储训喜欢紧紧拉着鲁仲云的手,这一点,朋友们都知道。
吃饭时,早早吃完的他会安静坐在妻子旁边等候;上下台阶时,他会伸出双手搀扶妻子;就算离开一小会儿,他也会叮嘱别人告诉自己的老伴。结婚这么多年,夫妻俩没有红过脸、大声吵过。
“他经常会带师母去游泳、跳舞、唱歌,就觉得他们特别幸福,总是给我们传递正能量。人一辈子有这样的夫妻感情,我们也挺羡慕的,其实也给我们学生一个榜样,或者说让我们对未来有更多的期许。”扬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左红梅说。
储训的小女儿储咏梅回忆,自己小的时候,妈妈的脾气不是特别好,即便如此,爸爸也从没有和她红过脸。“他对妈妈的爱甚至超过了对我们的爱,他们这样的一种幸福模样,也给我们做了非常好的榜样。我的妈妈她也是一个非常智慧的女人,面对任何困难,她都以一种非常乐观的心态去对待。”
全家福
2014年,储训带着鲁仲云出差北京,鲁仲云遇到了迄今最危险的一次病魔突袭。她因脑动脉瘤出血,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了两天两夜,医生三次告诉储训做好心理准备,因为这个病太凶险。幸运的是,鲁仲云挺了过来,但过往的记忆一度模糊。
“这个病基本上死亡率是80%,医生说没办法,是胚胎里形成的,也没办法预防。她得过这个病之后,我们回到扬州,因为脑动脉瘤压迫神经,她什么都记不得了,我们就慢慢调理,她慢慢恢复。”储训说。
储训为妻子写下50多首炽热的情诗
为了帮助老伴走出困境,储训没有让老伴躺在病床上,没有放弃,而是坚持陪她四处旅游。他告诉自己的女儿,即使老伴现在情况如此,依然决定要带着她去看山、看水、看世界。“因为我相信没有比带她出去见识更多美好的世界,见识更多新奇的东西,能够让她恢复得更好。”
每每回忆这些日子,鲁仲云总是满满感动,“他对我真好,我每一次生病都是他熬夜、陪夜,每一次生病,大病、小病都是他照顾,孩子们也陪,但他是成日成夜地熬夜陪着。”
为了帮助老伴恢复记忆,储训让妻子每天坚持写日记,回忆一天的经历,这一坚持就是6年。如今的鲁仲云能唱能跳,身体倍棒、吃嘛嘛香。
“我永远爱你,让我们一起变老。”
曾经以为,爱情需要轰轰烈烈,到最后才发现,平平淡淡最动人心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时光偷走了青春容颜,却让爱日渐笃定。
储训和鲁仲云相濡以沫55年,依然如热恋般宠溺彼此,依旧能够笑眼相望,温柔相待,这或许就是爱情最好的样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江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