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04-07 08:33
楼主
-
顺其自然
2022-04-07 10:00
回复 查看全文
作者:张风莉
1989年3月26日的黄昏,山海关。
残阳如血,天空中没有一只飞鸟,四下里看不见一个人影。一个衣冠整洁的年轻人,在那蜿蜒爬行的铁轨上,徘徊了很久很久。
在晚霞已经燃尽的苍茫时刻,他背着背包,带着他最心爱的四本书,坦然地卧在了某一段铁轨上。
他等待已久的那趟列车,终于呼啸而来,当那趟列车飞驶而过,天地之间,顿时盛开了一朵巨大的花朵。
这朵花,比绯红的夕阳更灿烂;这朵花,比浓稠的鲜血更明艳。
他走了,在那春暖花开的时节;他走了,攀着那一节一节光明的天梯。他说他走到了人类的尽头,他要去寻找那个朝向大海、有着粮食蔬菜、还可以喂马劈柴的地方。
他来人间一趟,他已经看过太阳。
虽然他的生命,被永远定格在25岁,但是他已经写出了世间最杰出的诗行。
他,就是海子。
即使世界沉睡,他也要单翅起飞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24日,出生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的查湾村。
海子是地道的农家子弟,农村生活的艰苦和贫困,使得海子从小就明白,只有发奋读书,才能离开那世代生活的乡村,才能到更广阔的世界里,寻找光明。
15岁那年,海子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大学法律系录取,成为当地少有的进入中国最高学府的大学生。
告别了故乡和亲人,海子第一次坐上火车,奔赴他心目中向往已久的圣地。
海子就是一只单翅鸟,即便世界沉睡,他依然要扇动翅膀,执着地飞向远方。
1979年,和同学合影,中间海子
八十年代的北大校园,朦胧诗非常盛行。大学三年级时,海子开始学习写诗,并结识了北大的校园诗人骆一禾与西川,人们亲切地将他们称为“北大三剑客”。
虽然海子的诗,深受北大诗友的喜爱,但是在当时的主流刊物上却很难发表。不断遭受退稿的海子,内心非常郁闷。
1983年6月,海子鼓起勇气,印发了他的第一本诗集——《小站》。这本薄薄的的册子只印了20本,海子将它们分发给喜欢他的诗歌的朋友们。
《小站》印发一个月之后,海子带着淡淡的忧伤,从北京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校刊编辑部工作。
他在诗里歌唱,也在诗里生活
工作以后,海子以更大的热情继续写诗。经过两年的实践和磨砺,1984年10月,20岁的海子写出了他的成名作——《亚洲铜》。
《亚洲铜》发表以后,“海子”这个笔名被正式起用。北大教授谢冕曾这样盛赞《亚洲铜》:“它意象明净而疏淡,展现着古老土地的忧郁以及对于悠远文化的思考。它无意于炫耀博学,也不堆砌史料,以歌谣的明亮写出了丰厚的意蕴。”
在校刊编辑部工作了一年之后,海子被调到了哲学系任教。
此时的海子,风华正茂,青春烂漫,世界在他眼里比朝阳还要美好。
对于一个诗人来说,歌唱幸福或许是肤浅的,只有歌唱孤独、歌唱那亘古的荒凉与悲伤,他的诗歌或许才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海子的这首《九月》,作于1986年,它具有浪漫而又悲怆辽远的基调。其中“草原”象征着一个巨大的时空,在这个充满神秘色彩、闪烁神性光芒的时空里,海子对生与死、对自身和人类的存在问题,进行了诗性的言说与思考。
海子一生向往远方,向往那有神祇居住的地方,而西藏就是海子心目中,最接近神灵的天堂。
海子曾两次进藏,去看八廓街上来往的骡马,去摸喇嘛手中转动的经筒,去感受佛教的六道轮回,去寻找自己的前世今生。
或许海子最终无法到达那个终极的远方,或许海子知道他竭尽全力寻找的,其实是并不存在的虚无之物,但是海子依然无法停下,他探寻的脚步。
他经历了最悲伤绝望的爱情
海子在短暂的一生中,爱过四个女人,但是这四个女人全都与他错过,只给他的内心留下了永远的创痛。
这四姐妹之中,最让海子刻骨铭心地爱着的,是他的学生,也是他的初恋波婉。
波婉是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一个女孩,他非常崇拜海子。有一次海子在课堂上问学生:“你们最喜欢谁的诗?”同学们说了各自喜欢的诗人,轮到波婉时,没想到她说她喜欢海子的诗。
对这个意外的回答,同学们哄堂大笑,但海子和波婉的心,却在那一刻彼此吸引,彼此靠近。
姑娘的青睐,恋爱的甜蜜,使海子久久地沉浸在幸福之中。但是因为海子的贫穷,他们的恋情,遭到了波婉家人的反对,两年之后,波婉离开了海子。
波婉离去之后,孤独痛苦的海子,生命中出现了另外一个女人。她是海子在昌平校区的同事,已经结婚,是一个三十多岁的成熟女人。
她欣赏海子的诗,她明白海子的悲伤与脆弱,她给海子依靠,她給海子安慰。海子的灵魂,在这个姐姐那里,得到了放松与休憩。
1988年,海子第二次进藏,当火车经过青海德令哈时,海子写下了一首名叫《日记》的诗:
很多人因为这首诗,记住了“德令哈”这个名字,而“德令哈”就是海子这位姐姐的家乡。行至青海,面对美丽的戈壁空空,海子说:“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即使海子无比依恋地爱着这位姐姐,但她有家有室,注定和海子不能在一起,最终他们含泪分手了。
海子的第三位恋人,是一名昌平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她很爱海子,但是她不懂海子的诗,并且她一直要求结婚,而海子需要一个心灵的知音,更不想立刻进入围城,所以他们的感情最后也没有了下文。
海子用心追求过的第四个女人,是一个曾在北京就读医科大学的长发飞舞的姑娘。海子曾指导过她写诗,她也曾暗恋过海子。
当海子真正走进她的生活时,她已回到成都结婚生子。虽然冲动而热烈的海子,不远千里去续这段情缘,但是在短暂的欢愉之后,迫于现实的压力,海子只得离开。
他唯一的理想,是创作出大诗
接二连三的失恋的打击,使海子陷入无尽的悲伤与抑郁之中,他一根一根地抽烟,一次一次地烂醉。
经过艰难地挣扎,海子终于振作起来了,他重新拿起了笔,他要继续写诗。
在海子看来,抒情短诗只是诗人随性的抒发与情感的记录,只有写出像《伊利亚特》、《奥德赛》那样的长篇史诗,才能真正确立一个诗人在诗坛上不朽的地位。
海子说:“我的诗歌理想,是在中国成就一种伟大的集体的诗。我不想成为一名抒情诗人,或一位戏剧诗人,甚至不想成为一名史诗诗人,我只想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的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
从1984年开始,海子已经在尝试大诗的创作了,经过几年的反复实践,海子终于写出了第一部完整意义上的长诗——《但是水,水》。
之后,海子又萌生了写作《太阳七部书》的庞大计划。所谓的《太阳七部书》,是海子七部长诗的合集,分别为《太阳 断头篇》、《太阳·土地篇》、《太阳·大札篇》、《太阳·你是父亲的好女儿》、《太阳·弥散亚》、《太阳·弑》。
海子一生崇拜歌德,他唯一的理想,便是创作出像《浮士德》那样的鸿篇巨制,因此他用全部的精力和生命在写他的大诗《太阳》。
但是正如海子最好的朋友诗人西川所言:“歌德的《浮士德》从从容容地写了60年,并非一蹴而就,而海子却想以激情写作的方式来完成他的《太阳》。其结果只能是在他的写作方式和写作目标之间,横亘着一道几乎不可逾越的鸿沟。”
为了完成大诗《太阳》,海子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境地,他如同一颗流星,只顾剧烈地燃烧,烧到最后只剩下灰烬。
虽然大诗《太阳》最后没有全部完成,但是海子在“大诗”形式上进行的探索和成就,却是不可否定的。
诗歌评论家燎原说:“《太阳七部书》之于他的抒情短诗,犹如黑夜浩瀚的天空之于灿烂的星群,正是因了这背景的浩瀚,才使他的诗歌世界具有了一个天体的浑成性——它让你难以一眼望穿,让你愈往里走愈是觉得深不可测。”
他向着太阳飞去,去寻找他的王位
正当人们以为,海子正在向着诗歌的纵深地带,顽强挺进的时候,海子却做了一件大事:他,自杀了!
海子的自杀,震惊了中国诗坛,也震惊了世人。人们纷纷在问:一个北京大学的年轻教师,一个前途无量的先锋诗人,他为什么要自杀?他为什么要义无反顾地离开这个世界?
海子自杀前几天,曾收到他的初恋情人波婉的一封信。波婉告诉海子,她已经在深圳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并即将飞往美国在那定居。
那个星期五,海子来到深圳,与波婉见面。然而见到海子的波婉,态度非常冷淡。
海子悲伤地离去,那一夜,海子喝了很多酒,向他的同事与朋友,讲了很多和波婉在一起的往事。第二天酒醒之后,海子因自己酒后失言万分自责,甚至不能原谅自己。
有人说,与波婉的这次见面,成了压垮海子的最后一根稻草,促使他走上了自杀之路。
其实海子的自杀,不是一时的冲动,也不是出于某一个单纯的原因。海子的自杀情结由来已久,他和朋友们不止一次地讨论过,最好的自杀方式是什么;他的很多诗歌中,也流露出死亡的气息和意味。
海子非常推崇诗人海德格尔,海德格尔认为在我们这个贫瘠的大地上,还有一个众神存在的神性世界,而诗人的使命就是去寻找这个世界。
受海德格尔的影响,海子的诗歌题材多以神话为蓝本,他试图通过这种写作,找到通往世界的途径:爱、生存、繁衍、统治等等。
但是,最终海子什么都没有找到,他只能向着太阳飞去,去寻找那个众神所在的王国,去拥抱那个无比理想的世界。
海子的自杀,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因为迷恋气功,在去世之前,海子出现了严重的幻听和精神分裂。
受幻听和精神分裂的折磨,海子痛苦至极,他几乎不能正常生活和写作。所以他最终都会走上那条不能回头的道路,只不过这一天,也许比他设想的来得早了一点。
海子一直提倡伟大的诗歌,主张诗歌要将人类的苦难,歌颂地令人灵魂颤抖。因此承载着深重苦难的海子,必定认为死亡也是一首诗歌,并且是诗歌的一种终极表现形式,所以说海子或许也是在以他的自杀来祭诗。
朱大可在他的文章《先知之门》中说,海子的死“意味着海子从诗歌艺术向行动艺术的急速飞跃。经过精心的天才策划,他在自杀中,完成了其最纯粹的生命言说和最后的伟大诗篇,或者说,完成了他的死亡歌谣和死亡绝唱。”
海子说,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
我相信,在灵魂受难之后,到达天堂的海子,终于获得了幸福和属于他的王位。
可怜的海子,天才的海子,他来人间一趟,他已看过太阳,但是他最终没有和他的心上人,走在街上。
他是心向远方的浪子,他吟唱着古老的挽歌,在广阔无垠的大地上行走,向着那有河流、草原、太阳和村庄的地方,孤独地走去。
走着走着,他的躯体在绝望中渐渐消失,而新的海子,在璀璨夺目的火焰中,如凤凰涅槃般获得了永生。
在那永生之处,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